GHG女法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知心姐姐”变成了贬义词。
事件起因
2024年9月,山东18岁女子小欣(化名)携带水果刀独自乘火车前往广东汕头,试图挽回提出分手的男友小杰(化名)。在酒店房间内,小欣苦求复合未果后情绪失控,用提前购买的水果刀划伤男方颈部、面部及耳部,构成轻伤一级(医学上此等级已涉及毁容或残疾风险)。
本案中,女方预谋携带凶器,攻击面部和颈部等致命要害,属于情节恶劣的故意伤害(甚至可以说是杀人未遂)行为。然而,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却以“初犯”,“刚满18周岁”、“认罪悔罪态度诚恳”为由,仅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对青少年犯罪,惩罚不是终点,帮助他们回归正途才是司法的温度。”承办法官刘法官在宣判时表示。
法官化身“知心姐姐”,安慰女凶手发文邀功
原本这起故意伤害案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此事件的存在。直到2025年5月8日,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官方微博“@广铁法院”发布了题为《女儿曾以为人生就此毁掉……》的文章。

文章以女方家属发给广铁法院的手写“感谢信”为切入点,在未公开关键判决细节和赔偿情况的前提下,将此案对外宣传为“挽救少女”“暖心司法”,而对于被害男方的境遇只字未提。
由于该文章已下架,这里存档了 全文的长截图(JPG),供诸君鉴赏。
文章亮点
- 开宗明义:女方家属感谢女法官、女检察官
什么时候法院也成了需要分性别的地方?
-
女方缓刑期间并不老实
女凶手缓刑考察期间做出明显不适用于缓刑的行为,女法官化身“知心姐姐”,用GHG助其摆脱实刑:得知其因情感创伤未愈,出现言语骚扰等极端行为,可能危及缓刑考察时,她第一时间拨通了小欣的电话。长达两个小时的通话中,刘法官以“知心姐姐”的身份耐心倾听、温柔疏导,既用法律后果警示冲动代价,又以女性视角共情青春困惑。同时,她主动联系小欣父母,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家长给予更多情感陪伴。
- 凶手“放下了执念””
男被害人只是毁容伤残,女凶手可是要遭受心理阴影啊啊啊啊啊啊——在法官三次回访、多次电话沟通后,小欣终于放下执念,表示将重新开启生活。其父母在感谢信中写道:“女儿曾以为人生就此毁掉,是法官一次次耐心教导,挽救了我们的女儿,让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事件后续:广铁法院,经得起历史检验!
文章发布后舆论哗然,评论区引发轩然大波(当时排名靠前的评论)。广州铁路运输法院随即在微博评论区开启了一键防护,微博账号亦无法直接搜索。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直接删号跑路。



中国男性算不算人?
虽然此事如今已告一段落,然而“知心姐姐”的美名将在中国大地上万世流芳。它无时无刻不用下面的问题拷打这里的每一个人:
- 1. 男性被害人处境如何?
广铁法院所发文章对本案中男性受害人的伤势、获赔状况、恢复情况只字未提,后续亦无跟进。反倒对女性施暴人的心理状况和“知心姐姐”对罪犯的共情大书特书。截至本文发稿(2025年10月26日),尚无主流媒体公开报道被害人男方情况。 -
2. 案件量刑是否收到了犯罪者性别的影响?
下面这个案件可以算是本案的镜像。同样的轻伤一级,当加害人是男性、受害人是女性时,法院是这样判的:

-
3. 性别互换,男性的“知心姐姐”在哪里?
女凶手在缓刑考察期间“出现言语骚扰等极端行为”得到了“知心姐姐”的庇护。而在本站赛博史记中记录的案件长沙货拉拉跳车事件、江西南昌锜振东案 中,男方在被判处缓刑期间,不仅因为缓刑考察要求“不得从事可能引发舆论争议的行为”,不得不放弃为自己发声申诉的权利,锜振东案中男方更是遭到了法院的上门骚扰,被要求签“封口”承诺书。
最后,所有事实都指向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