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诬告应对策略的局限性
近日,女性对男性的诬告事件频发,兄弟们也想到了不少应对策略。比如听交警的,比如在对方拍摄视频时大喊敏感词,比如武士决斗……这些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但它们都是在诬告已经发生后不得已而为之。且不说社会经验较少的男性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临场发挥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无论采用哪种策略,终归还是会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 非暴力方式无法避免自己个人信息泄露;
- 非暴力方式无法避免遭受本无执法权的“正义”人士的强制手段;
- 非暴力方式无法避免日后维权面对各种自由裁量;
- 武士决斗如果被认定互殴,虽比被诬陷社死要好些,但依然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 对方美美隐身,让龟男友、男龟蜜加入战斗。
观察赛博史记中记录的女性诬告事件,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女方似乎默认了男方不会对“诬告”行为本身做出任何反应。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诬告现场还是事后论战,乃至最后大打出手,男方和女方的争论往往都围绕着“摸没摸”、“拍没拍”这些由女方主导的议题,而鲜见有男方当场明确、坚定地指出女方正在实施诬告行为。让女方主导议题自然给了她们现场搅混水、事后和稀泥的可乘之机,让诬告行为每次都在男方社死、事件发酵之后才大白于天下。
女权分子殚精竭虑让社会达成“男性都是潜在的QJ犯”的共识,这导致社会对女性权益受损应激,对女性诬告麻木。无论是等交警还是武士决斗都是在诬告已经发生后的“被动防御”。是时候采取“主动防御”的策略,以让女性放弃诬告行为,让更少的男性成为被诬告者为目标而努力了。
主动防御,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主动防御?男性应主动出击,在公共场合用明示的方式警告潜在的诬告者,并告诉社会诬告现象的泛滥和男性对诬告的不满。既然女性有把卫生巾贴在身上宣扬“拒绝月经羞耻”、在高铁发小卡片警告男性不要性骚扰的珠玉在前,我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在图书馆或者地铁等诬告事件频发的场所佩戴警告性标识,比如日常佩戴写有警告的挂饰或者穿文化衫,像下面这样:
这里我只是在整活,用语不需如此偏激。这样做的作用是:一方面,唤起社会对诬告现象的关注;另一方面,向正在寻找猎物的诬告者传递如下信息:
-
- 告诉对方:我已认定你是潜在的诬告者,并为你的诬告做好了准备。
-
- 制造威慑。对方无从得知你是否真的会按照你传递的信息做。
-
- 即使对方头铁来找茬,拍摄视频发到网上时,你身上的“诬告”二字也能影响观看者的潜意识。
在诬告发生前就让对方知难而退,保全自己,此乃上策。当然如果不能有效吓阻对方,那该战斗还是得战斗。但我相信,穿着这样的衣服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声援、帮助你的人,都能获得更大的勇气。面对对方的咄咄逼人,无论你准备采取怎样的被动防御方式,不要忘记勇敢地指责对方:你在诬陷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