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为蜀国宫女,后被后蜀主孟昶宠幸,封为“花蕊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征蜀,蜀兵不战而溃。花蕊夫人身在宫中,见此状作《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蜀亡后,她受赵匡胤赏识,被招入宫中。此诗可谓是中国古代的”白羽毛“,让无数后人以“男子当死得其所”为理所当然。
不尊重女性,对男性有什么危害?
尊重女性这件事对于男性而言,显而易见,是典型的不做危害无穷,做了好处多多的事情。不尊重女性的坏处:会导致女性不愿主动生孩子,公共场所男厕数量多于女厕,男性工作岗位增多,男性社会地位提升,社会上缺少诬告、玉玉症、哈基米、正常恋爱、知心姐姐……导致人们思辨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再谈钟馗伏魔事件:为女性发声,就要为女性负责
最近发生的钟馗伏魔事件里,拍摄视频的女子面对大众的质疑没有亲自出面澄清,而是由二位男性替其辩护,这么做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在女性信用普遍破产的今天,女性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唯一能够使人信服的方法是让男性作为信誉担保人,替自己实名背书。但为女性发声,也要为自己发声的对象负责。
主动防御!应对女性诬告前,如何避免成为被诬告者
诬告事件频发,兄弟们也想到了不少应对策略。比如听交警的,比如在对方拍摄视频时大喊敏感词,比如武士决斗……这些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无论采用哪种策略,终归还是会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是时候采取“主动防御”,以让更多的女性放弃诬告行为,让更少的男性成为被诬告者为目标而努力了。
媒体问诬告受害人:如何看待那些真正被偷拍的女生的处境?
相信执法机关和法律。但听闻这个问题是媒体问追风小叶的,那坦白地说,我一点也不同情所谓“真正被偷拍的女生”,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她们”是谁。媒体不去关心被开盒网暴的诬陷受害人的处境,却让受害人去关心那些没人知道是谁,现在也大概率过着正常生活的“被偷拍女生”的处境,简直是脑子坏掉了。
[赛博史记-2025]女子逆行与骑车男子剐蹭后诬陷男方撞人
2025年8月4日江苏苏州。一位男子骑电动车正常通行,与一名逆行的女子发生剐蹭。女子立即掏出手机进行拍摄,并质问男子“撞了人你还揍人是吗?”、“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男子不道歉,不反驳,不辩解,全程就是一句话:“我等交警来,我听交警的……”为我们呈现了教科书级的诬陷应对方式。
互联网上没有性骚扰,只有性诬告
被女方第一时间发到网上,让网友判案的“性骚扰”事件,毫无例外都是诬告。“性骚扰”之所以曾被视为罪大恶极的行为,其主要原因就是和“性”沾边的侵犯往往与名誉、精神伤害挂钩。而从既往的案例来看,小作文里提到的事似乎并没有被女方看作是对其名誉和精神的伤害,而仅仅是一个可以用来声讨男性的话题。
还在等着看“全女”乐子?警惕全女设施对公共资源的侵占
“全女”概念都可以看作是对男性的“讨贼檄文”。全女设施的存在和扩张,是对男性生存资源的蛮横掠夺,是对男性权益的践踏,是对男性群体的公然宣战。可悲的是,不少男性还在沉浸于“全男啤酒馆”的春秋大梦,还在等着看全女设施倒闭的乐子,殊不知它已经在步步为营侵蚀男性的生存空间。
拒绝渣男羞耻,男性生而自由
仔细拆解她们所谓“渣男”的标准就会发现:那些被控诉的“罪行”,其实正是男性最自然、最本质、甚至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来源,是被抛弃已久的属于男性的骄傲。当下的性别话语要求男性“安分守己”,这首先就是对男人本性的压抑,更是将男性活生生地削成一个“工具型存在”。
我不厌女。我厌的是……
我不厌女。我厌的是无耻双标,是损人利己,是蛇鼠一窝,是忘恩负义,是欺软怕硬,是胡搅蛮缠,是歇斯底里,是吃里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