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全女设施正变得越来越多。全女书店,全女酒吧,全女饭桌,全女健身房……与此同时,我发现国内男性面对日益增多的全女设施往往抱着一种看乐子的心态,都在坐等它们自己倒闭,然后嘲讽一番,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这类设施的象征意义和对自己权益的危害。
首先要明确的是,全女设施既不是女厕所,也不是女澡堂,里面的人应该都有好好穿着衣服,因此不存在性别差异导致的隐私问题。而对于这些地方不允许男性进入,她们给出的理由往往是:为了女性安全,为了防止男性凝视,为了保障女性权益,balabala……言外之意就是说,男性都是潜在的犯罪者,男性的出现让她们不舒服,男性的存在是对女性权益的损害。这就是对男性群体明目张胆的歧视!广大男性应该复习一下“歧视”的定义:基于特定群体或个人的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或区别对待的行为。男性即使什么都没做,就因为自己的男性身份被这些设施拒之门外。现在,对照着这个解释好好想想:搞“全女”是不是在歧视男性?
一直以来,男性似乎普遍对来自女性的歧视和冒犯不敏感,不应激。自测一下,你是否有以下想法?
- 敏感就是输了,男人要包容大度,理会女性的胡搅蛮缠是跌份;
- 男性还掌握着关键生产力,女人的几句话改变不了什么;
- 男性有时间都去搞事业,没空理会这些琐碎;
- 男性做事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甚至有些男性用女性制造的侮辱男性的话语自嘲。而敏感、应激恰恰就是女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成功的关键原因:稍有“冒犯”就上纲上线,没有“冒犯”也要虚空画靶,用她们最擅长的语言腐败发明出新的“冒犯”,然后组织起来凝结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对“冒犯”者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攻击,将一切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言行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同时理直气壮地侵害“冒犯”者的合法权益。
男性这种对冒犯的迟钝,导致的直接危害就是,一旦接受了女性对男性的歧视,原本应该由所有人共有的资源被“全女”挤占几乎就成了必然事件。今天她们搞全女书店、全女健身房这些还尚且不属于在男性群体中受众非常广的东西。可如果放任这种趋势,明天搞出全女便利店、全女医院、全女公寓、全女高铁也不奇怪吧,那些身处医疗资源紧张地区的男性、在住房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工作的男性、在一票难求的出行高峰期抢车票的男性,你们作何感想?别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超市、学校将男厕所改成女厕所,全女漫展横空出世,还有女性专用车厢,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是正在进行时了。
拿女性车厢来说。我特别不理解有些人觉得全女车厢是在保护男性,对男性好,说可以避免成为所谓的“冤罪痴汉”,这真的是一种很龟的想法。地铁座位本应是所有买了票的人拥有的公共资源。且不说这种所谓的“保护”让男性在地铁上本就紧张的座位变得更少,男性不得不忍受更加拥挤的环境,也不说小仙女们如果想给你定罪,甚至不需要你们有什么肢体接触。就问一点,凭什么? 男性为了不被诬陷,接受了这样的歪理,为了不存在的安全让渡自己的合法权益,一退再退,终于到了现在连厕所都快没得用了的退无可退的境地。我希望你记住,男性不需要全女车厢这种所谓的“保护”。已经有海量案例告诉我们,面对诬陷,比起退让,当场让对方明白什么叫法律什么叫武器才是正道。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主题,“全女”概念都可以看作是对男性的“讨贼檄文”。全女设施的存在和扩张,是对男性生存资源的蛮横掠夺,是对男性权益的践踏,是对男性群体的公然宣战。它企图以荒唐的理由和莫须有的罪名霸占本应所有人共享的资源,将其划归于占中国人口一半性别的群体,然后指着另一半性别群体的鼻子疯狂地叫嚣:因为你们是男性,你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冒犯,你们肮脏、有犯罪倾向,所以我们要没收你们的生存空间,将原属于你们的东西据为己有,你们不配使用。诸君,这不是对立,这就是战争!是女权分子发起的抢占男性生存资源、蚕食男性正当权益的侵略战争! 可悲的是,有多少男性还在沉浸于“全男啤酒馆”的春秋大梦,还在等着看全女设施倒闭的乐子?现在的全女设施经营不善,创始人经验不足,这不假。但等对面不断优化打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然后步步为营乃至遍地开花,甚至被某些奇怪势力看到利用价值后开始注资,成为某些思想的温床之时,仗可就不好打了。
在此我呼吁广大男性:比起做梦和看乐子,男性更应该意识到“全女”对自己的冒犯,主动且自发地抵制“全女”这种公然侵占公共资源、公然歧视男性的概念。全女设施可以明目张胆地歧视男性,禁止男性进入,我很好奇,其法理依据在哪里?换言之,不去理会女权分子的哔哔赖赖,如果一个男性进了全女书店、全女健身房,那他的罪名会是什么?我相信法律不会支持性别歧视的行为。如果拿不出一条像样的法律,那兄弟们有事没事进到这些“全女设施”里打个卡,让“全女”概念名存实亡,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表达反对的好方法。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