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诬告后,他们/她们的结局都是什么?赛博史记省流版

现代中国女权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男性的诬告史。2018年,弦子诬告朱军性骚扰案,女诉男,败诉。男方:社死,职业生涯被毁;女方:移民海外,成为女权领袖。2020年,清华腚姐诬陷学弟性骚扰,靠监控证明男方清白。男方:被开盒、网暴;女方:“澄清”后美美隐身……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2025]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诬告事件+合订本

2025年7月25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法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行为,判决驳回杨同学的全部诉讼请求。随后,杨同学在社交媒体发表《胜利宣言》。面对网友的质疑,武汉大学微博官号则发表《冷冻肉》,疑似回应此事。

页: 1 2 3 4 5 6 7 8 9

阅读更多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女权(一):女权是女人动物本能的具象化体现

女权主义表面是争取男女平等,实则是对女性动物本能的放纵和包装。历史与现实中女性的自私、双标、利己行为是天性本能的体现,而女权主义为这些本能提供了理论支持,放纵甚至助长了这些行为。应像约束男性本能一样,恢复对女性的道德管束。

阅读更多

致所有“反对男女对立”的理中客们

当社会提倡男性把工资卡交给女性时,你们没有说话。当拥有更高自杀率,更低平均寿命的男性被分配了更晚的退休年龄时,你们没有说话。当司法、媒体刻意偏袒、隐瞒女性罪行的时候,你们没有说话。所以在今天,请你们也按照自己一贯的作风,闭上嘴巴,不要说话。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2022]“女上位”仍被判强奸?江西南昌锜振东案

锜振东案源于2022年一起高校学生间的性行为纠纷。锜振东与一女大学发生性关系,因未能答应女方的交往要求,被女方以强奸为由报警。男方提供发生关系时录音与监控,录音中显示女方表强势,甚至强行调整姿势为女上位。然而法院认定男方“违背妇女意志”,二审以强奸罪判三缓三。事后还骚扰男方家属。

阅读更多

白宫:2025全国男性健康周总统致辞

长久以来,我们国家(指美国)男性的健康、幸福和福祉一直被忽视。这种忽视,又因一场针对男性气概的恶意攻击运动而雪上加霜。值此全国男性健康周之际,我庄严宣誓,要尊重美国的男性: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我们承诺坚定不移地鼓励你们引领长寿、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永不退缩。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古代]宫女指责前线将士”更无一个是男儿“,古代白羽毛

花蕊夫人为蜀国宫女,后被后蜀主孟昶宠幸,封为“花蕊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征蜀,蜀兵不战而溃。花蕊夫人身在宫中,见此状作《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蜀亡后,她受赵匡胤赏识,被招入宫中。此诗可谓是中国古代的”白羽毛“,让无数后人以“男子当死得其所”为理所当然。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2020]妻子想吃火锅被拒跳车身亡,开车丈夫判二缓三

2020年9月,王某驾车载着妻子去看3岁多的女儿。妻子李某表示,自己现在只想去吃火锅,并不想去看孩子,而王某则坚持要先去看孩子。两人发生争吵。李某看丈夫没有带自己去吃火锅的想法,便在车辆还在行驶的情况下跳车,因头部着地死亡。法院最终判决:王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二缓三。

阅读更多

1941年区梦觉《略谈妇女工作作风》

由于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存在,所以在作风方面也表现出不良的倾向:一、把妇女解放运动孤立起来看,形成妇女主义的倾向。他们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女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他们不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运动中争取妇女解放,而认为只要妇女觉悟起来,向男子斗争就够了……

阅读更多

男性能为尊重女性做的五件事

1. 尊重女生的经济权力:日常生活中不要瞧不起女性的经济能力。男生给女生买礼物,就必须要求女生回赠相同价值的礼物,吃饭至少要一人请一顿。2. 尊重女性的情绪管理能力:不能认为女性是非理性的,需要哄着的。3. 尊重女性的工作能力:各种危险的工作应该尽可能提高女性的比例……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2022]共青团中央发文抨击“极端女权”,文章被冲下架

2022年4月,共青团中央在微博发布“青年无愧于时代”主题宣传图,被女权分子找茬“六张图无一女性”,进而引发网络团建。为此,共青团中央及《北京晚报》先后发文,称极端女权“制造对立、煽动仇恨、已成网络毒瘤”,并强调应支持“理性平权”。该文遭女权分子大规模反扑,最终导致帖文被撤下。

阅读更多

不尊重女性,对男性有什么危害?

尊重女性这件事对于男性而言,显而易见,是典型的不做危害无穷,做了好处多多的事情。不尊重女性的坏处:会导致女性不愿主动生孩子,公共场所男厕数量多于女厕,男性工作岗位增多,男性社会地位提升,社会上缺少诬告、玉玉症、哈基米、正常恋爱、知心姐姐……导致人们思辨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阅读更多

[赛博史记-2025]闻鸡起诬?谈论景点“鸡鸣寺”致集美应激辱骂游客

2025年10月4日,一对带着孩子出行的游客夫妻在南京地铁3号线车厢中聊天,讨论行程时提到要去“鸡鸣寺”游玩。坐在附近的一名身穿粉色上衣的女子突然情绪激动,认为他们提到“鸡鸣寺”是在影射自己是“鸡”,当场拦住夫妻质问并报警,随后爆发争吵。

阅读更多